虞志方厅长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网络视频会议后的贯彻讲话提纲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委员会副主任、省教育厅副厅长虞志方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同志们:
刚才,国务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举行的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启动仪式和接着召开的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十分重要。我就当前如何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国会议精神上来
三位部长的讲话都很重要,特别是周济同志代表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作的工作报告,既对教育部门、高校提出了新要求,也对各地、各相关部门明确了相关工作。希望我们学校结合总结2006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好传达学习,也希望各市县毕业生就业委结合即将开始的对市县就业工作评估,学习领会好三位部长的讲话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国会议精神上来。就当前我省情况看,认识层面有三个问题希望引起同志们的充分重视。
一是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问题。年年全国开会,都要强调“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全局更加突出重要位置”。今年周济同志用了较大篇幅来阐述这样一个老命题。并且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给出了多个新的认识视角:就是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保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等几个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做好工作。我们只有站在全局的新高度,看待和对待高校毕业生就业,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利益。应该说,面对国家新增就业岗位有限,而高校毕业生却以20%以上的幅度逐年递增日益凸现的一对矛盾,做好毕业生就业这项工作,就是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相反,稍不留意,就会引起震荡。这不是危言耸听,一段时间以来的若干起校园群体性事件,其主体大都是毕业生,而起因全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
因此,我认为,已经坚持不懈做了多年就业工作的我们的高校,当前尤其要注意防止松劲、觉得差不多的情绪滋生,继续把毕业生就业这项“一把手”工程抓牢抓好;同样,各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要按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继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毕业生就业这件大事摆上突出重要位置。
二是强化政府促进毕业生就业职能问题。本次大会安排的5个发言中有三个,即北京市政府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当村官的经验、厦门市政府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做好服务经验和安徽省对市县体制建设都是突出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周济同志在安排2007年工作时,强调要“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其实,中办国办[2005]18号文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下发,就已经把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的问题鲜明地提上日程了,对此,贺国强、陈至立同志作过多次讲话加以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当然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进市场选择来解决。问题在于,在社会转型期、体制转轨期,更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到位,出台综合配套政策。因为象提供岗位,创设环境、完善法制,培育市场这些事,别的主体是无法替代的。政府的职能主要通过其部门去体现的。我们教育部门责无旁贷,在学生就业问题上首先是提高培养质量,处理好发展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并且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同时还要履行好就业委员会赋予我们的协调职责。我们衷心希望相关兄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大家继续精诚合作,履行好各自职责,通过共同努力,起码是把我省自己培养的人才用好。也希望有更多的市县政府象芜湖、凤阳县那样,为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主动善待大学毕业生,满腔热情地吸引他们去就业和创业。
三是正确看待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与不足。我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重视下,在教育部指导下,经过同志们共同努力,每年都有新进步,成绩有目共睹。周济部长在讲话中,对我省完善市县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实施招生与就业状况挂钩制度等工作给予了肯定。刚才,程艺厅长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这些都使我们大家深受鼓舞。我们当然要十分珍视这样的荣誉。但我们也确实要十分清醒,取得一些成绩没有什么可以沾沾自喜的。因为我们自身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就拿市县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这件事来说,让安徽介绍做法,只能说我们已经做的工作体现了中央要求,事实上我们只是开了个头,真正发挥作用好的市县在我省并不多;我省贯彻中办18号文件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的实施意见虽然在今年5月份就制定出来,但离真正付诸实施还有不小的差距;凤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和大学生创业事迹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但毕竟就那么一个县,几十个学生,而且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试验能否站住脚、探索能否坚持下去,能否成为经验推广开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各市县就业委各高校唯有认清形势,认清自我,唯有深刻认识自身工作不足。才能认真学习领会好、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才能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把今后的工作做好。
二、要科学制定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
2007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初步考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安徽崛起对人才需求为重点,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和到基层的毕业生人数继续有较大增长,通过宏观调控,使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就业空间进一步开拓,就业服务更加规范,就业工作更加均衡。基于这样的考虑,希望各高校在认真总结2006年工作基础上,结合实际,也要着手认真制定2007年的工作目标。这里既要考虑实实在在不含水份的就业率指标,也要有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的追求,制定目标要留有余地。需要提示两点:第一,目标的制定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作支撑,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是加大力度,深化教学改革;第二,各校制订就业工作目标,一定要与落实招生计划统筹考虑。对就业率达到90%以上的院校,要在保持就业率水平基础上,争取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所提高。
各市县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也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要进一步加强工作体制建设,切实发挥工作机构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中的应有作用。最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将对市县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评估,各市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要抓住这次评估的契机,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寻找对策,理清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工作管理体制,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继续抓好2006年的工作,积极启动2007年工作
2006年除常规工作外,我省还有两件大事需要继续做好:一要做好1.7万多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和促进工作(到10月底,我省毕业生就业人数已比2005年同期增加2.2万,已达到13.4万),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二要加快步伐,制定好面向基层就业的省级配套文件,确保不影响2007年及“十一五”面向基层任务的完成。
2007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18.7万人。比2006年净增3.5万人,增幅达到23%,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艰巨,形势依然严峻。今天的会议,标志着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面启动。各地各高校重中之重的任务,仍然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特别是面向安徽基层就业.关键的问题是加快步伐,完善具体措施,要用好典型,带动全省,探索建立起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2007年的工作,对高校来说,要做到“六个进一步”:进一步强化“一把手工程”,继续把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硬化并完善就业状况与招生、专业设置等挂钩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以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个硬任务为抓手,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确保就业指导人员和工作经费到位;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依托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为毕业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校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各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来说,就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我省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具体政策,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象芜湖、凤阳那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为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创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当前,07年各种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陆续在全省展开,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要确保学生就业安全。各部门、各高校举办的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要注意控制规模,制定安全预案,坚决杜绝因招聘活动引发的安全事故。
同志们,2007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和我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和进一步完善我省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政策的关键一年。各市就业委、各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安徽奋力崛起作出更大贡献。